氣象局:大馬若地震不超過6級
星洲网, 5 Aug 2014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4日訊)氣象局副總監羅賽迪指出,當局向政府建議通過安裝全球定位系統(GPS),觀測我國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斷層區域,目前還在等待經濟策劃單位批准。 (more…)
星洲网, 5 Aug 2014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4日訊)氣象局副總監羅賽迪指出,當局向政府建議通過安裝全球定位系統(GPS),觀測我國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斷層區域,目前還在等待經濟策劃單位批准。 (more…)
星洲日報, 2 Jun 2014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2日訊)大馬氣象局企業與商業服務部門主任莫哈末希桑指出,該局目前未偵測到厄爾尼諾(El Nino)襲大馬的跡象,因為中部熱帶太平洋海水的平均溫度依然保持在攝氏0.5度以下。 英國氣象局早前預測厄爾尼諾現象極大可能在年中侵襲東南亞地區,希桑表示這個現象可能是在6月、7月或8月才發生,但目前為止一切正常。 他說,根據研究顯示,在還未確定厄爾尼諾何時來襲之際,該局預料沙巴和砂拉越一帶最有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而大馬半島地區的風險則不高。 “如果中部熱帶太平洋海水表現出現異常暖化或超過攝氏0.5度至少連續5個月,以及該局偵測到和確實後,才能對外發表聲明宣佈厄爾尼諾到來。” 他說,不管怎樣,該局已經為厄爾尼諾來襲做出充份的準備,而且也會展開造雲佈雨的行動面對天氣干旱的情況,為最壞的現象作出打算。 他指出,該局將會於本月杪或7月初公佈最新進展。 Source
星洲日報, 18 May 2014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17日訊)氣象局商業及企業服務部主任莫哈末希山指出,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的研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幾率為70%,但還需等候一至兩個月才能確定。 他對星洲日報說,厄爾尼諾現象一般發生在6至7月,一般會持續6個月至最高紀錄的18個月,最大的影響是降雨量減少以及氣溫提高。"如果今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它所帶來的影響胥視其強度而定,如果是輕度或中度,例如最後一次發生在2009至2010年,對我們的影響不大。” 他說,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則是屬於強烈的程度,降雨量劇減、溫度升高、濕度下跌,其中玻璃市朱賓氣溫的最高紀錄高達攝氏40度。他指出,過去65年來,根據美國的定義,曾經出現24次厄爾尼諾現象;而根據日本的定義,則出現過14次。 準備面對幹旱 針對接下來的氣候變化,他說,氣象局官員已經在天災管理委員會會議匯報,政府各個部門和相關單位已經瞭解未來可能出現的幹旱情況,以便作好準備。他說,厄爾尼諾現象是全球性的氣候現象,一旦降臨則無可避免,只能預先作好準備,幹旱將會發生自然的林火,進而產生煙霾問題。 “環境局加強須執法,以避免露天焚燒;消拯局也需準備充足的消防設備;水利灌溉局則需密切監督水壩的水位。” 他說,氣象局也添購了充足的人造雨用料,例如造雨所需的鹽,以及幹性人造雨需要的化學品,如果情況允許,也可以通過人造雨解決幹旱的問題。 Source
星洲日報, 4 DEC 2013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4日訊)氣象局天氣預報中心主任莫哈末希爾米指出,第三波的豪雨預料將在月內來臨。 他今日向星洲日報表示,連日來的豪雨是我國在進入東北季候風季節和雨季後的第二波豪雨,預計接下來將會有第三、第四及第五波的豪雨來臨。 “第一波豪雨導致吉蘭丹一些地區出現輕微的水災,第二波豪雨的威力更強,導致多州發生嚴重水災。” 他透露,近日的水災將會隨著降雨量在明天減少後而過去,但國人仍需對第三波豪雨的來臨做好防範準備。 他說,每年年尾都是雨季,而這次嚴重的水災並不能歸類為氣候變化有關。 他說,造成水災的因素有很多,並指出,漲潮加上東北季候風的吹襲是這次水災的主因,而每年的水災情況都不同,因此不能說水災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的說法。 Source
SinChiew, 12 Nov 2013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12日訊)馬來西亞氣象局天氣預報中心主任莫哈末希爾米說,超強颱風“海燕”於昨日上午在中國廣西寧明縣登陸時已轉弱成熱帶風暴,且沒有途經沙巴,距最近的城鎮,即古達有388公里之遙。 他澄清,出現在沙巴海域的強風和大浪是由於東北季候風所致,屬正常氣候,對本國沿海地區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他今日受詢時指出,近日東北季候風日漸強大,在南中國海北部掀起強風和大浪,因此沙巴海域才會風大浪急,但不至於造成重大威脅。 他也說,熱帶風暴在登陸前的確在蘇祿海、蘇拉威西海及南中國海掀起強風和大浪,繼而影響到沙砂及半島東海岸,民眾才會有“海燕”途徑沙巴的錯覺。 另外,他也指氣象局於今早11時在距菲律賓達沃東北部120公里處觀察到熱帶低氣壓,估計以每小時35公里的速度向西移。 他表示這是正常的氣候現象,且距離最近的城鎮,即沙巴京那巴當岸東北部遠達937公里,因此對該州海域沒有明顯的影響。 Source
星洲日報, 14 Oct 2013 (檳城)大馬氣象局官網顯示,檳島從即日起到下週六(19日)皆有雨,昨日(13日)凌晨每小時100毫米的降雨量,引發西南縣5年來最嚴重的水災,檳民受促在未來一週提高警惕。 大雨昨日凌晨3時許開始下起,水流在清晨即湧入民宅,很多家庭皆來不及收拾貴重財物,眼睜睜看著家具遭水淹沒。由於大雨一直下,水流完全無法流退,水位也不斷攀高,直到上午10時30分左右,部份地區已淹至最高的5呎。 淹水地區包括浮羅勿洞、公巴、峇六拜及蘇丹阿茲蘭沙路等,尤其是馬來甘榜的地區,逾千戶家庭被疏散,損失慘重。災情最嚴重的是浮羅勿洞及公巴,水淹一度高達5呎,許多地方已變成“澤國”。 據瞭解,這是自1999及2004年之後,西南縣第3次發生的嚴重水災,但今次情況最為嚴重。 大水還沒退盡 災民可回家園 昨日(13日)傾盆大雨之後,檳州水利灌溉局官網顯示,檳島的4大河流,其中亞依淡河的水位已達警惕水平,另2條河流的水位也超越正常水位。2條超越正常水位的河流是雙溪東當湖及新港河,不過還未到警惕的水平,另一條處於正常水位的是雙溪檳榔。 大雨直到中午時段才轉小,基於水位過高,當地排水系統無法急速排水,至截稿為止,水位還無法完全流退,不過,災民已可返回家園收拾。 拯救部隊包括消拯員、警方、民防部隊、公共工程局及檳島市政局等單位已出動,協助疏散受影響的災民,並協助清理現場。 艾莎:大水迅速湧進家 財物盡毀損失慘重…
星洲日報, 29 Sep 2013 (砂拉越‧美里28日訊)大馬氣象局副總監羅西迪透露,菲律賓西部南中國海海域隨時可能發生海底大地震,砂拉越沿海很大可能面對海嘯的威脅。 他說,根據國際機構發佈的報告,菲律賓西部南中國海海底隨時可能發生一場大地震,因此有關機構已成立工作小組應對。另外,相關機構也在中國成立專案小組,監控菲律賓海域發生地震引發海嘯的威脅。 美里進行海嘯預警演習 “這也是政府選擇在美里進行海嘯預警演習的主因,通過海嘯演習,讓各搜尋與拯救單位及民眾提昇防範和緊急應對的能力。” 羅西迪今早在2013年美里海嘯預警演習活動上致詞時指出,氣象局之前在吉打州也舉辦類似演習活動,因為吉打州也是國內受到海嘯威脅的另一州屬。 他說,2004年南亞海嘯發生後,政府採取積極措施,並於2005年起在國內多個地點設立海嘯預警系統。 他補充,科學、工藝與革新部已把國內所有海嘯示警系統的急速反應時間,從現有的12分鐘縮短到10分鐘,確保符合國際標准。 Source
星洲日報, 5 Jul 2013 (檳城、北海、亞羅士打)大馬氣象局昨日(4日)發佈“一級強風及巨浪”警報,指浮羅交怡、玻璃市、吉打和普吉島等,隨時刮起時速40至50公里的強風,浪高達3.5米,預計持續至星期五,並危害小型船隻和海面活動。 同時,檳城在接下來數天將迎來陰天,一兩個地區上午期間會下雨,尤其是沿海地區,下午至晚上的天氣也不理想,預料持續至本月10日才會好轉。 “長命雨”導致閃電水災 海浪拍擊岸堤後濺到馬路 昨天早上,北馬數個地區從凌晨開始降雨,“長命雨”導致多個地方發生閃電水災。中午時分,檳城新關仔角和舊關仔角海域的海浪濤濤,拍擊在岸堤後濺到馬路上。 吉打州一些地區在接下來兩天仍會下雨,大馬氣象局預測吉打於7日會有晴天,但8日及9日再轉陰,一些地區會降雨,10日再見晴。 北海 強風襲峇眼亞占清潔海濱 巨浪沖翻3漁船 北海峇眼亞占清潔海濱昨日(4日)早上再遭強風巨浪侵襲,停靠在岸邊的3艘漁船首當其衝,被大風浪沖毀翻覆,多數漁民被迫暫停出海作業。 慶幸的是,這次掀起的大風浪沒有釀成人命傷亡事件,但3艘漁船的漁民則蒙受慘重損失。…
星洲日報, 25 Jun 2013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25日訊)大馬氣象局官員透露,風向多變是造成煙霾由南馬移向中北馬的原因,不過本月28日後,預料西北季風方向趨穩,屆時可能又會把蘇門答臘的滾滾濃煙吹向南馬。 他今日對《星洲日報》說,未來幾日的風向多變,致使原本籠罩南馬的煙霾目前集中在中馬地區,並往北馬飄移,預計雪隆、彭亨、霹靂及檳城的上空將陸續遭煙霾污染。 中北馬近日會下雨 儘管煙霾往中北馬移動,他促當地居民不必太擔心,因為中北馬地區近日會下雨,預計北馬是在上午時分有雨,中馬則在下午降甘霖。 他也說,近日南馬的空氣素質有所改善,不過氣象局預測西北季風將於本月28日起趨向穩定,屆時風向將會固定地從蘇門答臘吹向半島。 “如果廖內境內的林火無法在這幾日內被撲滅,或火點繼續增加,滾滾煙霧可能會再次襲捲南馬。” 他表示,現在只能期望當地多下幾場大雨,儘快把林火撲滅。 馬來半島有14熱點 但根據新加坡氣象服務網站的熱點分佈圖顯示,NOAA衛星觀測到蘇門答臘目前有437個熱點,大部份集中於中部地區,馬來半島有14個熱點,分佈在雪蘭莪沿岸及彭亨內陸。 另外,新加坡氣象服務網指出,未來3日內吹向半島的地面風有3個風向,即:一、從蘇門答臘北部吹向泰國南部,並往北馬移動;二、從南馬吹向北馬,並右傾往南中國海移動;三、從蘇門答臘北部往東南方吹向西部沿岸地區。 [caption…
星洲日報, 18 Jun 2013 (吉隆坡18日訊)煙霾未散,天氣又炎熱,氣象局預測,國內各地高溫會持續到今年9月,不過所幸不至於到達“熱浪”來襲的情況。 氣象局官員表示,有數個因素造成目前的天氣悶熱,首先是西南季候風帶來炎熱乾燥的天氣,接著是菲律賓熱帶風暴及印度洋低氣壓溫度,使到氣溫進一步上升。 根據馬新社報導,雪州首邦市在本月7日的溫度高達攝氏36.2度,首都吉隆坡在本月4日也突破攝氏36度的高溫。 無論如何,該官員表示,大馬目前的高溫,還不能被稱為“熱浪”來襲。 根據記錄,大馬的最高溫記錄是在玻璃市的朱檳創下,在1998年5月18日,該地區一度熱到攝氏38.9度。 當一個人曝露在高溫下,可能會感到疲累和中暑。過去數十年來,全球有數以千計的人患上天氣炎熱相關疾病死亡,其中美國1980年的熱浪,就奪走1千250條人命。 所謂熱浪是一個地區的氣溫,比正常或原本季節的溫度來得高,一般的情況是某個地區連續幾天氣溫不斷創新高,而在短時間內,氣溫劇烈上升。 專家警告,嚴重的中暑(體溫過高)會導致死亡。 連續數日超過攝氏37度‧或出現熱浪 氣象局說,吹西南季風時,天空很少雲朵,導致各地方直接曝曬,導致原本約攝氏33度的均溫,上升至34度至35度。 如果大馬每日氣溫連續數日超過攝氏37度,就有可能出現所謂的熱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