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More evacuees in Selangor, situation in Malacca and Perak unchanged
The Star, 12 November 2012 KUALA LUMPUR: The number of flood victims in Selangor rose…
The Star, 12 November 2012 KUALA LUMPUR: The number of flood victims in Selangor rose…
The Star, 12 November 2012 KUALA LUMPUR: The water level of Sungai Langat in Bukit…
星洲日報, 10 November 2012 (森美蘭‧芙蓉9日訊)繼柔雪霹甲相繼傳出豪雨成災後,森州南部的淡邊甘榜谷路溪流(Keru Hilir)被一場歷時數小時的豪雨侵襲,淪陷成為第五個受災州屬。 這場來犯的洪水水深約1公尺,當地9戶家庭共34人被緊急疏散,沒有釀發嚴重意外。災區洪水在今早已逐漸消退,災黎們也重返災區善後。 據反映,這場於昨日下午連續下了兩三個小時的傾盆大雨後,洪水氾濫成災。 黃貴昌:災黎返家園收拾殘局 淡邊警區主任黃貴昌接受《花城》詢問時證實,受困在水災區的居民有9戶家庭,共34人,一眾災黎已於昨晚7時30分,在救援部隊協助下,緊急疏散至谷路的祈禱室落腳。 “截至今日中午12時,災黎吃過午餐後,在水位消退後,已重返家園收拾殘局,昨日臨時設立的疏散中心也暫時關閉。” 他補充,隨著森州昨日開始入時出災情後,各部門及負責單位已隨時候命,準備投入救災工作中。 黃貴昌說,當局目前也特別關注金馬士,因為金馬士或會成為另一個水災區。 莫哈末阿敏:福利局跟進救災 另一方面,淡邊縣救災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淡邊副縣長莫哈末阿敏指出,43名災黎之中,其中22人是成人,另有12人是小孩,他們都是因為附近的洪水迅速上漲而被安排撤離家園。…
星洲日報, 10 November 2012 (柔佛‧峇株巴轄9日訊)柔佛州馬華志工團今日正式啟動水災賑災機制,為東北季候風所可能帶來的水患做好準備,以便為受影響地區災民提供第一時間的基本援助。 柔佛州馬華志工團團長陳書北表示,柔州志工團是由3支隊伍組成,包括一個大馬社區聯盟基金會醫療車、柔州志願消拯隊及柔州四輪驅動車隊伍,隨時戒備深入災區進行救災工作。 該團今天在亞依淡舉行啟動賑災機制儀式,出席者包括全國馬華志工團團長拿督李煌治、柔佛州馬華志工團團長陳書北、柔州志工團秘書處總協調王志謙、一個馬來西亞社區聯盟基金會首席執行員拿督盧誠國、柔佛州志願消防隊隊長曾慶新等。 將出動100四驅車34消拯隊 他指出,志工團將出動100輛四驅車及34支志願消拯隊救災,同時將與全國天災委員會緊密聯繫,未雨綢繆做好賑災準備工作。 他表示,志工團也獲得一個大馬社區基金會撥出2萬令吉購買乾糧、礦泉水等物資,包裝成500個賑災箱分配到昔加末、亞依淡、新山的3個賑災行動中心,在水患發生時通過四驅車隊伍深入災區派發物資救援。 他說,這些賑災箱能在全國天災委員會物資抵達前及時為災民送上溫暖,為災民提供1至2天的物資援助,同時還被有棉被等物品;志願消拯隊則會在災後協助居民進行清理家園的工作。 面對水患可聯絡志工團 “志工團主要任務也包括在水災前聯繫各地志工團,以便在發生災害時及時傳達訊息給民眾及聯繫國州議員,進一步啟動政府的救災隊伍,同時第一時間為災民進行登記及向福利部申請援助等工作。因此,希望各地民眾若面對突發水患,可即時聯絡各地志工團聯絡人。” 今午出席儀式者還包括永平區州議員林其妹、馬華四加亭區會主席張有全、馬青亞依淡區團團長李紀武、馬青峇吉里區團團長李俊湧,及全柔各地志工團代表等。 李煌治:登入管理系統…
星洲日報, 10 November 2012 (柔佛‧古來9日訊)昨午的一場大雨,導致武吉峇都州選區多處水患,132人被迫離開家園到疏散中心過夜,唯隨著天氣放晴,疏散中心已於今早全面關閉。 昨午約5時,武吉峇都州選區多處下起大雨,逾一小時後即傳來多處地區水患的消息,包括聯邦大道29哩亞逸滿尼路段、31哩甘榜迪沙伊達曼等;淹水的地區包括甘榜亞逸滿尼、武吉峇都甘榜馬來友、武吉峇都新村巴遙等。 古來再也縣署於昨日傍晚在災民住宅被水淹入的情況下,將80名受影響的災民安頓在亞逸滿尼國小;晚上8時,再將另52名災民安排入住甘榜馬來友清真寺。 災民回家疏散中心關閉 武吉峇都州議員張震亮披露,隨著天氣的放晴,受影響災民已經於今早先後回返家園進行清理工作,疏散中心亦正式關閉。 他表示,除了上述災區外,加拉巴沙威萬宜花園部份住宅,疑受附近工程影響,道路受泥濘所淹。 “我已經就上述地區的災情與古來縣救災委員會主席卡馬魯丁討論,商討如何改善受影響地區的水患問題。” 他表示,針對武吉峇都新村巴遙路的水患,我們相信是受附近油棕樹的葉鞘掉入河中,卡在河中央導致阻塞而引發水患。 “因此,我們可能召集附近的園主,討論上述問題。” 他說:“這一兩天,我也與水利灌溉局研究如何展開清理河道的事項,預料清理河道及提昇排水系統的工程將在本月中展開,以期減低水患的發生率。” 古來市議員莊委尊披露,昨晚約6時30分,武吉峇都新村巴遙路區,因大雨導致河水溢出河面,導致附近地區的住宅及店面被雨水淹沒。…
星洲日報,10 November 2012 沒有親身經歷過水災的人,很難理解那種痛苦。 我認識一對母女,兩人相依為命,在祖傳大屋住了幾十年,原本可以安度晚年。豈料近幾年,該住宅區突然變成水災區,總是一雨成災,每逢下雨就必須往樓上跑。 年邁的母親患有嚴重的關節炎,頻密地上下樓對她來說是很大的折磨。終於,母女下定決心,忍痛賣掉祖屋,買了一間不是處於水災黑區的屋子。 我的老家也經常飽受水患之苦,尤其是在念中學的時期,只要天不作美,學校周遭就成了水鄉澤國,同學們需要涉水上學。 那一年,適逢政府考試季節,雨季又來臨。 某天下午,風雨交加,我和同學準備參加考試時,赫然發現往學校之路已汪洋一片,水位升至膝蓋以上。 於是,我們一手撐傘,一手捲起裙角,在幾乎是“半游泳"的狀態下,一步一艱辛地往學校報到。 禍不單行,學校突然斷電,後備照明又不足,但考試必須照常舉行,於是大家一邊受寒,一邊摸黑作答。 那一回,考的是伊斯蘭歷史,相當重要的一張試卷。外頭風雨如晦,如泣如訴,我在幾乎看不見自己寫甚麼的情況下,疾書著數千年的恩怨情仇。 考完試後,走出禮堂,風不歇雨不停,仍然要“濕身"回家。 這場考試,畢生難忘。 這麼多年來,家鄉水災災情反反复复,當中有些年情況稍有改善,可是不知是否因為近年建築活動大增,一雨成災的情況又開始上演。…
星洲日報, 10 November 2012 時值東北季候風時期,國內降雨量增加,本星期連日豪雨導致半島4個州屬柔佛、馬六甲、霹靂和雪蘭莪的低窪地區發生水災。儘管災情並不嚴重,受災情況在控制範圍內,並已經大幅好轉,但是我們依然不得掉以輕心。 年尾雨季引發水災固然在我國並非新鮮事,各相關單位在應對上也已經做好萬全準備,經驗豐富。但是,水災來襲,尤其是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爆發,卻是擾民。當局不能只著眼於救援和賑災,在預警和預防方面的工作也須到位,唯有這樣才能減低水災所能造成的各種損失。 在預警方面,我們可以發現氣象局、水利灌溉局、警方和地方政府等等單位,這方面的工作都欠缺專業。例如氣象局須對氣候變化提高警戒性。每當雨季來臨,國營電台電視台也只是輕描淡寫,提醒住在低窪地區居民提防水災,相關單位理應提供更多資訊,供民眾參考,知道適時該做好哪些準備和應對工作。 美國東部10月杪遭受颶風“桑迪"吹襲,當地政府在預告颶風即將降臨之前就已經發出警告,採取各種預防措施,但是風勢之強,以及所帶來的雨雪量超過預期,破壞之大還是在預料之外,一星期下來仍然有許多美東民眾面對斷電、斷水、斷糧等宭況。因此,有人質疑當局遲發預警,令災情如此慘重。 美東的教訓提醒我們天災預警系統的完善之重要性。氣候驟變,天氣變幻無常,自然界現象並不在我們掌控之中,我們絕對不能小覷其威力,以為只要做好一貫的準備工作,就足以應付各種大小的氣候現象,疏於防範,沒有時刻檢視監督自然界的變化所能產生的後果。 我們一旦對氣候驟變,天氣異常現象不以為意,天災就有可能變成人禍。例如水利灌溉局觀察到河流水位急升,卻往往沒有警告附近居民,做好防範,及時疏散,所謂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一旦災情大過預期,後果就不堪設想。 事前的防範是遠比救災機制能否及時啟動更重要,前者能更大幅度降低人命傷亡,減少財物損失。國內多地多次水災情況顯示,由於當局無事前預警居民,致使大水淹至才逼緊急疏散,結果損失慘重,2006年南馬大水災就是例子。 近年來,城市及周邊地區逢雨必成災的現象日趨普遍,這與土地過度開發有關,城市化趨勢下,許多原本作為儲水區的森林都被轉換為商業用途,大肆發展,結果導致水土流失,加上排水系統規劃不當,或者渠道河道沒有經常清理,造成淤塞,一雨就成災,令市民無不叫苦連天。這種情況在雪蘭莪、柔佛、吉隆坡和檳城的一些高度發展地區尤其常見。中央及各政府州必須檢討發展計劃,特別是山坡發展計劃,以遏止水土流失日愈嚴重,最終釀成重大慘劇。 中央及州政府必須聯手進行治水工作,國陣及民聯政府必須以民為本,放下政治歧見,攜手合作,啟動各種中長期能夠根治問題的治水計劃,改善渠道河道,經常清理疏通、挖深河床,以解決一些河流經常易於氾濫的情況,這樣才能讓居民安居樂業。(星洲日報/社論) Source: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26152?tid=16
星洲網, 10 November 2012 (吉打‧雙溪大年10日訊)吉打州國民團結局在睦鄰計劃下成立全國首個“志願特別隊伍”(Pasukan Khas Sukarelawan),以便在未來配合國家安全理事會(MKN),為地方上救災行動上獻力。 首相署部長丹斯里許子根今日下午為全國第一支“志願特別隊伍”主持推介禮,這也是吉打州成立睦鄰計劃37年以來,首支為救災工作成立的志願隊伍。 他說,這支隊伍將在水災、火災現場,配合各拯救單位給予民眾協助,預料各州將來會效仿。目前,該局也針對睦鄰計劃的條文也有所修改,放寬對隊員的限制。(星洲網) Source: http://www.sinchew-i.com/node/340191?tid=3
The Star, 10 November 2012 KUALA LUMPUR: The number of flood victims in Selangor and…
The Star, 10 November 2012 KUALA LUMPUR: Two villages in Negri Sembilan have been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