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供问题何时了(上)开拓新水源,彻底解决水荒
Oriental Daily, 1 March 2014 水不但是人体非吸收不可的基本元素,也是经济发展上的必备品。1998年雪兰莪州因厄尔尼诺(El-Nino)引起的干旱现象而导致严重水荒后,照常理政府应落实处理水供问题的具体方案。但今年的天气陷入不寻常的干旱,雪州却再次闹水荒。 隨著联邦政府与雪州政府在水务问题上达致共识,雪州政府得以收购州內4家水务公司,联邦政府也得以开始启动冷岳河第二滤水站工程计划(Langat 2),招手解决雪州的水荒问题。 惟我们关心的是,这项水务课题的突破性进展能否及时带来改变?究竟雪州的水源状况为何?除了冷岳河计划,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確保这个经济发展重镇不再面对水荒危机? 本期东方动脉访问G&P工程諮询公司首席顾问张善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雪州目前的水供状况,以及相关机构面对的难题与困境。 水供系统必须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乾净与充足的水源、设备齐全的滤水站,以及完善的输水系统。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源,滤水站与输水系统再完善,雪州的水荒问题依然会重演。 G&P工程諮询公司首席顾问张善发是一名资深的水源工程师,曾就职于水利灌溉局长达26年。他在连同G&P工程諮询公司副主管杨秀芳一起接受访问时指出,以全年平均雨量与人民的用水量来计算,雪州目前的水源是肯定不足够的。 水利灌溉局于2012年在网站上公开的国家水源调查报告显示,雪州水务单位的供水面积共佔8396平方公里,包括吉隆坡及布城联邦直辖区。 而雪州每年的平均雨量共有2190毫米,但在热带国家,降雨后的水会被大量蒸发,或渗透到地下,因此还在地面上流动的水源估计仅剩760毫米。 「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这760毫米的雨水会有70%会流进大海,其余的30%则必须面对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受污染或在集水过程中流失,最后可以取用的仅有15%(114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