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偶极 Indian Ocean Dipole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印度洋偶极事件是指发生在印度洋的一种特殊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IOD指数一般定义为热带西印度洋(50~70E,10S-10N)和赤道东南印度洋(90-110E,10S-0)的平均海表温度距平之差。正IOD事件的典型特征是:印度洋东南侧近赤道的海面温度(SST)距平降低,而印度洋西侧近赤道的SST距平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对流活动在印度洋西侧异常活跃,在东侧则相对萎靡,导致非洲东部出现大规模降水,而印度尼西亚一带却出现干旱,甚至引发森林大火。

正IOD事件和负IOD事件出现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蓝色代表SST降低,红色代表SST升高.

正印度洋偶极 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
Indian Ocean Dipole Positive Phase (Picture courtesy of BOM)
负印度洋偶极 Negative Indian Ocean Dipole
Indian Ocean Dipole Negative Phase (Picture courtesy of BOM)

 

一般认为,IOD是独立于ENSO的印度洋内部海气耦合模态,IOD事件的发生对热带非洲、印度半岛和东亚夏季风都有重要的影响。

2006-2008年,连续三年都发生了正IOD事件,这是自从有SST历史数据以来录得的第一次正IOD三连击事件。数值模式预测2009年将会逐渐发展出一次负的IOD事件。2015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WMO颁布的最新气候预测显示正印度洋偶极可能在2015下半年发生。在印度洋周边的国家需要提高警惕,应对2015 El Nino及正IOD将会带来的影响。

2019年,IOD的发生已经逼近2006年的水平。以下是 Dipole Mode Index (DMI) 印度洋偶极指数。

A plot of monthly DMI from Jan 1998 to Aug 2019. The strongest event prior to 2019 in this plot is 2006. (by Dr. Saji Hameed)

 

正印度洋偶极对马来西亚的影响

正印度洋偶极 (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对马来半岛的影响及大,尤其是源自苏门答腊岛的烟霾。在正印度洋偶极发生期间,东印度洋的水温会下降,造成海水的蒸发减少,直接的减少了东南亚地区尤其是苏门答腊及马来半岛的降雨量。有时候会带来严重干旱,城市地区缺水问题。林火的增加,带来了严重的烟霾。苏门答腊的烟霾会随着季候风飘到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带来空气污染及两个邻国的呼吸疾病患激增。干旱也会造成农作物收成下降,经济损失。

正印度洋偶极发生时会使东印度洋的海面下降及深层海水升涌(Upwelling)现象。1998年时许多地区的珊瑚因海面下降而暴露在太阳强光下,造成大面积死亡。在1998年,苏门答腊岛的烟霾里含有的微元素也促进了海里藻类的生长,在苏门答腊的西部引起了大面积的红潮。大量的红潮造成阳光不能渗透海底,藻类的死亡过程造成海中的氧气急降。几个月的严重红潮造成受影响地区的海洋生物估计超过90%死亡。

正印度洋偶极对马来西亚的影响绝对不能忽视,更需要个个社会阶层从早策划及准备以面对它将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

http://www.21cma.net/thread-3882-1-1.html

JAMSTEC Indian Ocean Dipole

OurWorld2.0: Indonesia drought, Kenya flooding

Real Time IOD Monitoring